· 2024设计马拉松

激情燃烧,大放光彩!设计马拉松2024路演圆满收官!

broken image

2024年设计马拉松快闪宣传片

2024年9月28日,为期2周的设计马拉松工作坊在紧锣密鼓中迎来了线上路演。本此路演圆满成功,线上观看次数超过6000人!来自联合国教科文二类中心、北京设计学会、北京服装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等机构与院校的数十位专家与导师参与了点评。线上参与路演观众随后进行投票,从银发设计、数字时尚、文化IP、乡村医疗设计、主题乐园设计、人工智能设计、艺术疗愈、游戏地图设计等数十件精选作品中票选出心中的“最佳作品”!

在这场路演盛会中,FMCI人工智能设计工作坊群的“Second Wind 二次呼吸”小组(彭汉婷、汪子丁、陈屹然、朱阅桐、郑娅欣)有效地结合“二次呼吸”的生理学概念,以 AI+艺术疗愈空间的创意亮点脱颖而出,荣获2024设计马拉松路演“最佳人气奖”。

学生在工作坊中获得了什么

本次设计马拉松共汇聚810余位来自英国牛津大学、伦敦艺术大学、悉尼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119+所国内外高校的学员。他们在工作坊老师的带领下,不仅获得了跨学科合作的经验,还学习了如何将贴合工作坊主题的理念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例如:BUAAID银发设计工作坊群的同学采用创新多感官疗法,帮助吞咽障碍老人改善因吞咽肌肉衰退导致的进食难题;CSDEA服务设计工作坊群的同学聚焦乡村医疗与养生,帮助老人预防慢性病、倡导健康养生设计的系统化服务作品等。

在这次工作坊中,导师不仅带领着学员们聚焦数字时尚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学员们还展示了他们在游戏设计和乐园设计中的崭新数字创意。他们还关注银发设计和乡村医疗设计,透过行动来帮助社会提升双方的价值重要性与意义。最后,学员们在本此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设计在交叉学科中的潜力,使得其作品不仅突破传统界限,并揭示了设计成果面对跨地域与跨文化下的可行性。

设计马拉松的重要价值与未来发展

自2016年首届设计马拉松国际工作坊开展以来,它已成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学术标杆之一。今后,设计马拉松将继续深耕设计教育,搭建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国际化实践教学与交流平台,推动前沿知识的广泛传播与落地实践,在国际交流中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学员数据洞察

本次报名学员主要为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其中大四学生占比最高,为24%,其次是研一学生,占比26.3%。学员所在高校广泛分布于国际、港澳台地区以及中国内地的华北、华东、西北西南、华中华南等地区。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学员数据洞察总结图

一、主题 / Theme

 

新物种 New Species

“新物种”具备两个字面意义。一是自然界中的新生物种,代表了在生物层面的新发现;二是指创意领城中的新概念,表达了基于现实生活的灵感创造。在自然界中,新物种指的是具有独特形态、遗传特征和生态习性的新发现生物种群。这些新物种可能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人类引入或创造的。

在创意领域中,新物种指的是创作者创造的全新角色、形象或概念,例如,AIGC可以被看作是类似于新物种的"创意源”,代表了AI在创意领域中的新角色。通过AIGC,设计师可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生成和探索设计理念。此外,AIGC具有独特的智能和认知能力,能够超越人类,具有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新变化!/ New Changes

2024年设计马拉松经历了全面变革,旨在提升国际影响力和与行业融合,使设计马拉松成为创新、国际化和高效的设计教育与行业交流活动。本年度的活动重点变化包含:

第一,与国际优秀院校、企业和组织的紧密合作,为设计马拉松的参与者提供与世界级专家和行业精英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了工作坊的专业水平。

第二,提供艺术类院校教师进阶专业培训和资源支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设计教育,引领未来设计教育方向。

第三,对接一流国际设计竞赛资源,为工作坊学员们提供竞赛绿色通道的参与机会。

第四,工作坊约有50%的课题与商业对接,确保参与者的设计成果与市场落地相关性,增强设计马拉松的行业影响力和学生职业发展潜力。

broken image

2024年设计马拉松开幕式

三、工作坊 / Workshops

今年的设计马拉松共有76位导师主持50个不同类型的工作坊课题,相同类型课题分属于11个工作坊群,它们分别是:北服数字时尚工作坊群、鲁美文化设计工作坊群、CSDEA服务设计工作坊群、BUAAID银发设计工作坊群、腾讯天美《元梦之星》游戏设计工作坊群、BGD-GAD工作坊群、ICCSD国际工作坊群、FOFFY乐园设计工作坊群、ICMA AI音乐设计工作坊群、FMCI人工智能设计工作坊群、国际艺术授权基金文化IP工作坊群。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工作坊主题与时间表

汇聚全球资源构建跨文化教研网络

设计马拉松一直致力于推动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构建一个跨地区、多元化的教研与实践网络,将不同地域的设计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今年的工作坊导师阵容尤为丰富与多元,他们分别来自于长三角、中西部、西南部、东南亚、欧美以及台港澳等地区,这不仅为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跨城际与跨国界的信息共享网络,也为设计教育的国际化铺平了道路。此网络的构建,使得设计院校之间能够实现资源的交叉融合,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师生们设计理念的交流碰撞,不仅丰富了导师设计教育资源的内容,也让学员们培养出更加开阔的国际与跨文化视野。

校企共建推动设计创新与产业发展

本届设计马拉松工作坊群推动了设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与项目落地。其中,三分之一的设计子课题直接关联到企业命题,如:腾讯天美《元梦之星》游戏地图设计、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人工智能设计、Foffy's Wonderland乐园设计、及国际艺术授权基金文化IP设计等。腾讯天美《元梦之星》游戏地图设计子课题将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入游戏设计,如莽山文化地图、云南非遗探秘行、北京虚拟时尚等,旨在通过游戏地图设计传递文化价值;FMCI人工智能设计子课题则着眼于未来,通过未来AI穿戴伴侣、AI赋能国潮文化、多模态AI模型的陪伴萌宠生物设计,以及基于扩散模型的生成式AI影视造型设计,探索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新角色和应用;Foffy's Wonderland乐园设计子课题专注于提升游客体验,通过万圣节主题识别系统设计、城市游乐园服务设计以及乐趣探险设计,增强乐园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国际艺术授权基金文化IP设计子课题则致力于传统文化IP的创新,如平遥古城、齐白石、“宋”文化等,以及华住会IP,探索其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中的新应用场景。

游戏设计工作坊成果走进设计国赛

本此游戏设计工作坊群内5个方向的课题产出成果,将联手北服·天美《元梦之星》游戏联合实验室发起“让全宇宙看到你的想象力”游戏设计大赛,吸引更多国内艺术院校的师生加入《元梦之星》的内容创作。此大赛为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专题赛道之一,旨在促进游戏设计领域发展,吸引全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学生和顶级人才关注《元梦之星》并输送各赛道优秀作品。游戏地图设计赛道参赛者将深入《元梦之星》星世界,在创意玩法突破、优秀叙事表达、高复玩价值、多人互动游戏这四个方向上,利用元梦之星编辑器——造梦空间亲手参与游戏策划与设计制作。

broken image

北服·天美《元梦之星》游戏联合实验室

 

跨文化工作坊导师组成

本此工作坊的院校与行业导师共76位,其中1/3来自于企业,他们分属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美国普渡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德国霍克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德国罗伊特林根应用科学大学、意大利马兰欧尼时装设计学院、意大利时尚文化中心、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北京萌友智能科技、优酷设计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台湾中原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北京服装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湘南学院、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昆明城市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艺术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张家界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等。

broken image

2024设计马拉松导师

四、路演 / Roadshow

设计马拉松路演是将工作坊群的精选作品透过线上的方式展示给公众的一个最佳方式,同时也是促进不同工作坊课题的师生和观众之间交流与分享的渠道。在路演作品的展示过程中,学员们将从点评嘉宾那里获得宝贵的建议与反馈,得以改进和完善后续的设计成果。本此参加路演的队伍总共有11组,每组汇报时间为12分钟(7分钟学员汇报与5分钟嘉宾点评)。汇报内容涵盖了设计概述、过程、成果展示、创新点和价值,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的探讨。最后,基于综合评价和全场观众的投票结果,选出本此“设计马拉松人气奖”的获奖作品。

五、路演嘉宾 / Guests

 

梅丽·马达沙希 Mehri Madarshahi

联合国高级经济学家(荣誉退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山东大学和济南大学名誉教授。

宋慰祖

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

赵璐

鲁迅美术学院副校长。

杨一帆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国际老龄研究院副院长。

常炜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易介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文化和旅游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

王真峥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副院长、蓝星球科幻电影周首席运营官。

六、优秀作品 / Outstanding Works

人气奖

§econd Wind二次呼吸艺术策展(FMCI人工智能设计工作坊群)

导师:马绪峰、丁肇辰

小组成员:彭汉婷、汪子丁、陈屹然、朱阅桐 、郑娅欣

作品简介:“极点”是指人在剧烈运动时引起机能紊乱的极限,度过“极点”后身体会逐渐趋于平稳和可调控,而这种状态称之为“二次呼吸 (Second breath)”。作品基于“二次呼吸”这一运动生理学概念进行创作,面对当代高压人群的情绪疏导、情绪释放问题,以AI+艺术策展的形式给与观众一个结合场域、装置、互动为一体的情绪梳理疗愈空间。展览中借助与空间、装置的互动,引导观众认知、感受、释放情绪,当观众踏出展馆后呼吸到的第一口空气,也是他们“二次呼吸”释然的开始。

松松有话说:这个作品构思独特且富有创意,它巧妙地将生理学中的“二次呼吸”概念与当代高压人群的情绪疏导需求相结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情绪体验和疗愈过程,创造出一个充满艺术感的疗愈空间。它利用AI技术与艺术策展相结合,展示了科技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潜力,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新颖的互动体验,增强了展览的现代感和科技感。当观众离开展馆,呼吸到的第一口空气象征着“二次呼吸”的开始,巧妙地将展览体验延伸到了现实生活之中。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人气奖作品汇报截图

金奖

青龙迷境(腾讯-天美《元梦之星》 游戏设计工作坊群 )

导师:张金泉

小组成员:方家杰

作品简介:《青龙迷境》是一款以瑶族文化和莽山自然景观为灵感的地图作品,讲述了小青龙与烙铁头蛇的神秘传说。在场景设计上,地图精心模拟了莽山摩天岭太空电梯的壮观景象和梦幻般的云海,以及独特的山岳型花岗岩地貌,为玩家提供了沉浸式的视觉体验。玩法上创新性地设计了角色和怪物,每个都拥有独特的技能,打破了传统跑酷和观赏模式,增加了战斗策略和乐趣。剧情设计采用多视角体验,引导玩家深入理解“共荣才有新物种”的核心理念。

松松有话说:本作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将瑶族文化和莽山自然景观融入游戏设计,在沉浸式文旅的探索中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金奖作品汇报截图

金奖

味享吞咽(BUAAID银发设计工作坊群)

导师:刘源源

小组成员:栗姿、张驰、陈欣瑜、朱江慧、李杰

作品简介:该项目是面向吞咽障碍老人的多感官疗法产品设计,专为吞咽障碍老人设计,采用创新多感官疗法产品,旨在通过嗅觉、味觉等多维度刺激,有效改善因吞咽肌肉衰退导致的进食难题。产品融合药理与心理双重作用,内置精选天然香气分子——如玫瑰的苯乙醇、桉树的桉叶醇等,这些气味能激发大脑皮层释放多巴胺,构建正向奖励机制,让每一次康复训练都成为愉悦体验。结合药理性喷雾颗粒,同步进行物理理疗,加速恢复进程。通过持续使用,帮助用户建立“康复即享受”的心理链接,激发内在动力,促进长期坚持,重获吞咽自由与健康生活。

松松有话说:作品较为深入理解吞咽障碍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构建正向奖励机制和“康复即享受”的心理链接,为其设计了一个较为全面、创新的多感官疗法的产品,展现了一定人文关怀和科技创新。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金奖作品汇报截图

金奖

Devil by The Window(Foffy乐园设计工作坊群)

导师:李好

小组成员:吕姝凝、徐祯焕、詹朱憊、刘菲涵

作品简介:基于对北美文化以及foffy乐园现状的调研,从万圣节“生与死”的节日性质联想到王尔德所著的快乐王子的童话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与foffy乐园的世界观相结合,设计了黑洞所扮演的恶魔角色、Deiopea所扮演的天使角色,以及其他foffy的正义伙伴,小组希望通过《Devil By The Window》的主题让孩子在活动中扮演小恶魔在设计的任务中做出自己的抉择,让孩子们认识生命,认识爱。此外,还设计了儿童参与活动中可佩戴的面具,增强孩子与乐园的互动性,另升级vip可获得典藏版面具,实现用户体验的可持续发展。

松松有话说:此作品融合了欧美万圣节的文化传统,通过创新的互动体验,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通过角色扮演来探索生命和爱的机会,在娱乐和教育之间找到了平衡,同时也推动了文化多样性的传播。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金奖作品汇报截图

七、学员感想 / Testimonials

王令懿、英国牛津大学

参与设计马拉松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根据我的理解,设计马拉松不仅仅是对设计案例的竞赛,而是一个让我们发掘共性、连接志同道合者的绝佳契机。我期待与团队深入研究跨领域服务设计案例,提炼核心要素,超越设计案例本身,使其成为持续影响的起点。希望设计理念能实际落地,吸引不同行业的人共同推动领域发展。

此前,我在多个落地项目中,初识了解并运用了有关服务设计,交互设计和产品设计经验,激发了我对跨领域创新的持续兴趣。对于设计马拉松,我有着明确的期望——不仅是贡献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更希望从中学习和成长,创造出既有学术价值又能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果。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展示服务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框架的普适性和实用价值。我非常认同设计马拉松共同创造集体知识和多元化设计价值的理念,所以也非常期待利用这个平台探索如何将设计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胡君江南大学

马拉松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就从很简单的点来说,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但现在大众普遍认为设计是有钱人享用的。我想,改变这个观点就是一场马拉松了。当步入设计学院那一刻开始,我就一直在虔诚地摸索这条路,渴望真正实现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设计的好的作品很多,但好的设计太少,需求看似很好找到,但何为真正的需求这值得思考。诺曼先生书中说到,我们只有找到真正合理的需求才可以往下继续做设计。但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找到了自己认为的需求。所以设计马拉松是一场思维改变的马拉松,从设计师到用户,都是一场改变。

陈昱广州美术学院

2024设计马拉松工作坊,对我而言是一次高效率的短期进修与设计落地机会。设计马拉松不仅是一个高强度的创意竞赛,更是一个跨界合作和知识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我能够与来自不同领域和背景的设计师们紧密合作,共同探索设计的新趋势,挑战自我,突破创意的界限。我对“数字时尚工作坊群”特别感兴趣,我期待它是一个将传统时尚与数字技术结合的实验场。在这个时代,数字时尚正逐渐成为行业的新趋势,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活动,深入理解数字时尚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时尚设计的技能,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竞争力!

兰同学天津理工大学

我擅长于服务设计以及视觉设计方面的内容,对影视动画、三维模型也比较熟知。我来自云南,出生于一个不富裕的小镇,所以我对CSDEA服务设计工作坊群非常感兴趣,想要更多的和各位老师同学交流乡村医疗、留守儿童以及空巢老人方面的议题,很想通过自己的想法实现对家乡的贡献,谢谢各位老师对我的耐心了解,进入工作坊后我会努力完成要求任务,与各位同学一起学习、产出作品。

柯星宇、北京服装学院

我对服务设计以及老年人用户产品很感兴趣。据了解目前我国乡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基层医疗一直处于薄弱的一环,如乡村医疗水平低、设备设施不完善、村医归属感、出村看病难等一些列问题,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慢病患者,他们是需要进行一个长期性健康监测的。比如在我的家乡重庆,一些小城镇的医疗条件是有所欠缺的,对于长期性疾病来说他们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或是金钱才能得到一个看病的机会,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智慧医疗的出现,我认为会有很多的设计机会点!

broken image

2024年设计马拉松主视觉

八、展望 / Perspective

学员满意度调查

在今年的设计马拉松路演当天,我们进行了一项学员满意度调查,收集了150多位学员的反馈。这次调查不仅为组委会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还为未来设计马拉松活动的优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经过详细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学员对活动的总体满意度相当高,评分在4至5分之间(满分为5分)。学员们普遍认为设计马拉松不仅具有显著的学习价值和深远的意义,而且在线上形式的活动中也获得了优质的学习体验。尽管如此,也有部分学员表达了对线下活动的渴望,建议我们在未来的活动中能够结合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以丰富活动的参与方式。

在运营方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员们对日程安排和团队协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特别是对于主办方在远程协作中展现出的高效率,平均评分超过了4.5分。在答疑环节,学员们对组委会工作人员提供的清晰和及时的答疑服务表示认可,总体反应积极。然而,也有学员建议我们在信息发布渠道上,如网站和小红书,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便参与者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工作坊的信息和细节。

在教学方面,学员们对讲师的专业能力、反馈质量和课程指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平均得分普遍高于4.7分。学员们特别赞赏活动中的跨学科学习和团队合作环节,认为这些经验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跨领域的思维。尽管如此,也有学员建议我们对知识点的阐述方式和会议检查点的设置进行优化,以便更好地掌握学习进度。

马拉松十年

明年便是设计马拉松的10周年生日了。此时,它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展望未来,设计马拉松致力于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平台,通过跨学科合作的深化,推动不同领域专家和设计师的协作,以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方案。同时,活动将致力于提升国际参与度,吸引全球学生、教育工作者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设计问题,加强文化多样性的传承。

设计马拉松还将重点放在技术与设计的融合上,探索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尤其是AI在设计思维和内容创造中的作用。此外,活动将关注可持续发展,鼓励参与者提出既创新又环保的设计方案。为了加强行业对接,设计马拉松将与企业合作,为参与者提供商业化设计想法的机会,如与腾讯天美、Foffy乐园的合作。作为教育平台,设计马拉松将继续为参与者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特别是在服务设计、交互设计和产品设计等关键领域。通过这些措施,设计马拉松不仅将成为一个展示创新和创意的舞台,也将成为推动全球设计领域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力量。

后记

随着路演的结束,本届设计马拉松圆满落幕!感谢各位共同见证一场创意与智慧的盛宴!

在过去的两周里,设计马拉松汇聚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不同院校的同学和设计师们,他们以满腔的热情和无限的创造力,围绕“新物种”这一主题,展开了激烈的思维碰撞和设计实践。

今年,马拉松不仅完成了对设计领域的深入探索,更是通过一系列精彩的作品,展示了设计如何影响和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如何创造更美的将来。这都是对创新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对未来可能性的大胆预测。

我们为所有参与者的辛勤工作和卓越贡献感到无比自豪。你们的努力,让本届设计马拉松继续成为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激发灵感的平台。你们的每一个创意,每一次尝试,都是推动设计领域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马拉松期待能够看到更多跨学科、跨文化的合作,以及更多与行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的设计实践,让设计马拉松不仅是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更是一个推动行业发展的引擎!相信下一届设计马拉松及参与者能够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挑战,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和可能!

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

设计马拉松组委会成员

2024年9月

九、官方宣传账号 / Official Channels

 

小红书 @设计马拉松,是官方指定自媒体宣传账号。日常精选最流行的全球设计动态,追踪发布设计马拉松前后所有物料,欢迎扫码关注,获取最新讯息~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小红书@设计马拉松 账号和官网二维码

十、组织 / Organization

支持单位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

指导单位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中国流行色协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设计学会

承办单位

北京服装艺术设计学院

发起单位

“新物种”科学素养与想象力开发者大赛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

蓝星球科幻电影周

中国纺织出版社

萌友智能产品

优酷设计中心

中国纺织出版社

腾讯天美工作室

嘉德文库

百度AI技术生态

国际计算机音乐协会

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

虚拟设计教育论坛

中欧国际设计文化协会

嘉德文库

Foffy’s Wonderland

发起院校

北京服装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湘南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美国普渡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音乐学院

媒体支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凤凰⽹⻘春BANG

京彩台湾

中新网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华服志

穿针引线

设计史论

视觉同盟

美啊

最设计

设计赛

时尚学理论

时尚海绵

信息与交互设计IIDC

《设计DESIGN》

组委会

发起人、总策划:丁肇辰

秘书组:张嘉琦、辛佰齐

运营组:丁炜航、于越

宣传组:范家辉、卢秋安、刘莉莹、张梦男

设计组:潘苗、杨瑾源

项目组员:梁佩琦、乜可昕、彭汉婷、严妍、赵恺文